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1885年7月6日是什么日子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恩斯特.布施出生

1885年7月6日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恩斯特.布施出生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恩斯特.布施出生


恩斯特·布施

恩斯特·布施(Busch)(1885.7.6—1945.7.17),德国陆军元帅(1943.2.1),军事家。
布施,1885年7月6日出生在莱因一威斯特伐伦工业区的埃森施泰莱。他的父亲是一个孤儿院的院长。他在普鲁士的候补军官团接受了军事教育,于1904年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后,即派往蒙斯特的步兵第十三团为见习军官。晋升少尉后于1908年调往驻韦塞尔的步兵第五十七团。1913年晋升中尉后,调到卡塞尔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任连长,并先后在西战场参加了兰斯、那慕尔、阿图瓦、佛兰德、拉巴斯、阿拉斯、凡尔登诸战役。还参加过1918年在香比尼的各次战斗。1915年晋升上尉的布施,在各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勇猛干练。他在步兵第五十六团任营长时,曾获得普鲁士高级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布施在拥有10万人的陆军部队里服役时,曾在一些部队的司令部里任参谋官。1930年任驻柏林施潘道步兵第九团中校营长,同年升上校。1932年任该团团长,驻波茨坦。
1935年他升任步兵第二十三师少将师长,3年后的2月,当希特勒解除一批陆军将领职务时,他又被提升为军长,调驻布雷斯劳。1938年布施率第八军进占捷克的苏台德区,参加了侵略战争。
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参见波兰战役),布施的第八军在战役中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由利斯特指挥的第十四集团军编成内的左翼。
布施的军队从格雷维茨边缘的集结地域出发,经过激烈的战斗,首先突破了波兰在上西里西亚的坚固边防要塞,夺取了克拉科夫。随后沿维斯瓦河上游两侧推进,接着在桑多梅日地域渡到了东岸。此后又渡过了桑河下游,直突进向卢布林以南。这时波兰军队的重兵集团在俄罗斯拉瓦,托马舒夫地域与继续向东推进的德军务兵团展开激战。布施率第八军击溃了沿途波军的阻拦,直插往波军的背后,在9月16日与从对面开来的德军另一支装甲部队会师,包围了波兰的重兵集团,并进行了歼灭战。
在波兰战役中,布施又一回表现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那种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和较高的指挥才能。
1939年10月15日,布施将军接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担负西战场龙德施泰特上将A集团军群左翼进攻的任务。他辖15个步兵师,负责遂行进攻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卢森堡南部,随后面向南展开所属兵团。和各坦克军一起行动的摩托化师先在马斯河以西保障突击集团左翼(为使这些摩托化师能向前挺进并再次遂行保障翼侧的任务,应尽快以在它们后面进攻的第十二集团军各步兵师和统帅部预备队各师去替换它们)。要求其在马斯河西侧,沿埃纳河面向南组织掩护。这个掩护拟朝西延至索姆河,以此将法国军队可能实施的反突击阻于尽量靠南的地区和坚固设防的江河地区。
1940年5月10日,布施指挥第十六集团军从特里尔附近攻入卢森堡,并担任马斯河与摩塞尔河之间边境线的警戒。而B集体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右翼则在比利时和荷兰军队投降后攻入了法国。
在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于6月5日向索姆河上游突进之后,龙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即于6月9日从其待机地域发起攻势。布施率第十六集团军与第二、第十二集团军向香比尼突进,并于6月11日突破了法军在埃纳河的阻击阵地。6月17日,第十六集团军向东方迂回,打算包围据守马奇诺防线的要塞部队。但这次作战行动因停战而未能实施。25日,法国投降。
1940年5月26日,布施因战功而荣获骑士勋章,之后不久即晋升为上将。
布施上将的第十六集团军因准备实施“海狮作战”计划而被留在了法国北部海岸,准备首先航渡进攻英国。为此,布施进行了大量而认真的专门训练工作。他认为自己在得到足够的空中掩护和海军从两翼对上陆地域进行保障的条件下,攻上不列颠群岛是不成问题的。可是登陆成功后的困难会很大,困难不仅在于陆上英军的激烈抵抗,而且在于补给的速度和保证。补给太缓慢或供不上,就会严重影响登陆部队的作战。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压制英国的空军。
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也不敢在限制英国空军行动之前,拿陆军去冒险。为此,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展开了夺取制空权的不列颠空战。
登陆英国作战,因空战的变化不断推迟,最后只成为了一种威胁,德军的最大战绩不过是迫使英国人在1941年以前为保卫岛屿而使庞大的军队都处于战备状态罢了。
1941年5月,布施和他的第十六集团军才被调到东战场担任勒布元帅指挥下的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勒布元帅意图是以强大的右翼快速兵团首先向前推进,以便尽快进至奥波奇卡地域,阻止苏军由波罗的海沿岸退却,为尔后迅速向列宁格勒进攻创造条件。他交给布施上将的第十六集团军的任务是,沿埃本罗德—考纳斯道路两侧向隆袼夫匹尔斯及其以北展开进攻。
6月22日,布施的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南部的埃本罗德地区发起进攻,突破了苏军边防阵地。但在考纳斯地域,布施遇到了苏军特别激烈的抵抗,他于24日才击溃了苏军,攻占了该地。26日,当登纳堡被德军第五十六坦克军攻占时,苏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冲击。布施立即指挥第十六集团军投入战斗,击退了苏军的反击,解除了对德军这个坦克军右翼的威胁,体现了这位司令官的战局观念和指挥果断。29日,第十六集团军进抵西德维纳河,粉碎苏军抵抗后,开始随坦克第四集群进攻。
7月13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发起攻击,第十六集团军负责保障其右翼。德军第五十六坦克军因突进过快过深,在15日于伊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利奇地域被苏军包围,处境不妙。布施为了掩护第十八集团军的南翼,解救这个坦克军,指挥第十六集团军进行了不间断的非常激烈的战斗,于8月10日以一部进抵霍尔姆。接着以另一部在其北面,又经多日苦战后夺取了旧鲁萨,进抵洛瓦季河河口。并在伊尔门湖和楚德湖之间地域击退了苏军,进至伊尔门湖西北和卢加河附近,与顽强防御的苏军对峙。他的增援行动是快而有力的,并牵制了苏军的兵力。当伊尔门湖以南的苏军合围圈被解,苏军被击退过洛瓦季河和波拉河时,第十六集团军的南翼已推进到伊尔门湖东端至奥斯塔什科夫地域一线。
最让布施兴奋的是,他的集团军左翼在伊尔门湖西北已逼近沃尔霍夫河,到达了预定地域,基本完成了对第十八集团军翼侧的保障。他的南翼和中央已经打到瓦尔代高地的西侧,受到了勒布元帅的鼓励。
10月,勒布元帅遵照训令指挥北方集团军群向东北方向再次实施突击,布施的第十六集团军北翼克服了苏军的顽强抵抗,于11月10日前已推进到季赫温。这一战绩比别的德军部队取得的都要大,使布施的虚荣心满足了一阵儿。因为苏军在12月初就发动了反攻,把推进到季赫温的德军第十六集团军的部队逐出过沃尔霍夫河,使布施颇感丢脸。布施进攻季赫温的失刊,使德军在拉多加湖畔与芬兰军队会师,从而完全合围列宁格勒的计划落了空。
在强大的苏军猛烈反击下,德军第十六集团军已不可能再继续向前推进了。勒布元帅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和巩固已夺取的阵地,违背了希特勒的意志,命令布施撤退到沃尔霍夫河的后面转入防御作战。
1942年元月,苏军为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利用冬季作战中德军的疲惫不堪和装备匮乏,从旧鲁萨以东向南和由霍尔姆向北同时对布施的第十六集团军发起了突击,一举在南北两面深深地突入第十六集团军的两翼。布施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他的第二军和第十军于2月8日在杰米扬斯克被苏军合围了。第二军军长布劳克道夫将军紧急向布施求救,并说弹药给养等部已十分困难。
苏联统帅斯大林亲自下令消灭被围的德军,并以5个集团军的强大兵力向仅靠空投补给的德军发起了一次次致命的攻击,在有的地点突破了德军的防御战斗队形。并在合围圈内展开了激战。
布施严令合围圈内各师不许后退,坚决抵抗苏军的猛攻,他问市劳克道夫将军严明:谁丢失了阵地,谁就准备上军事法庭。
直到4月,布施上将奉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命令,经数星期苦战,才打开了一条突破合围圈的通路,使合围圈内的10万军队才获得补给和增援。
第十六集团军所占阵地位置的条件十分不利,一直处于苏军的包围态势下,夏季持久的战斗使各德军师团始终处于紧张之中。七气已经低落。伊尔门湖东南的血战严重削弱了该集团军的力量,继续坚守已是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促使布施数次提出调整防线的建议,并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就已在暗中悄悄进行了局部调整。虽然集团军群总司令和其他陆军指挥官都支持布施的意见,但希特勒仍断然拒绝德军部队后撤,其理由是不能降低德军的士气。
直到1943年1月,德军陆军总部才接到希特勒的命令,批准了布施的迫切请求。至此,被围德军有计划的撤退开始。第十六集团军被围的大部分部队能在毫无物资损失的情况下安全退却至后方阵地,于布施的老练与出色的指挥是联系在一起的,布施在退却中的才能表现,功不可没。当月的30日,布施被晋升为元帅。失败了却升官,有人对此不可理解。但其所以如此,也许是希特勒承认了他在艰苦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
显然布施元帅没让希特勒丢脸,在随后的2月2日德军从杰米扬斯克基地突围退却,和在3月初坚固霍尔姆至旧鲁萨之间的新防御战线中,他的第十六集团军部队打得很顽强也很机动迅猛,不但顺利撤出了重围,还使进攻的苏军受到很大损失,守住了新占领的阵地。
这场激烈的战斗是在1943年炎夏度过的。第十六集团军在布施的指挥下仍然在大卢基以西经霍尔姆伸延到伊尔门湖附近的旧鲁萨的防御地区扼守。苏军在7月底至8月初曾发起过几次强大攻势,企图突破布施的正面防御,但经数番鏖兵,布施阻止了对手的企图。
10月6日,第十六集团军右翼受到了极大威胁,苏军已在涅韦尔地域突破了该集团军与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的接合部。此前,这个接合部只由兵力弱小的警戒部队和警察部队保障。苏军迅即向这个突破口投进了重兵将其向四外扩大,并向南猛攻,推进到戈罗多克和德列通地域。北方集团军群的整个防线可能要被第十六集团军右翼出现的这个缺口所动摇了,因为苏军突破后,距陶格夫匹尔斯仅仅只有120公里的路程,一旦他们实施大规模进攻,就会严重威胁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后方。
布施和坦克第三集团军司令官一起提出建议,要求后撤受到包围的侧翼,以便腾出乓力巩固因苏军进攻造成的突出部前的地段。集团军群的长官也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是希特勒固执地坚决不同意,他一直坚持要求从南北两面向涅韦尔实施突击,分割突入进来的苏军。但是坦克第三集团军和布施的第十六集团军都没有力量实施这种冲击,德军集团军群的其他集团军也都被牢牢牵制在其他地段上无法集中足够的兵力,希特勒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被迫后撤。布施为了挽回自己防区被突破所造成的这种十分严重的局面,拼命组织了几次冲击尝试,想封闭这道血淋淋的伤口。虽然都因兵力太少一再遭到失败,但他那种竭尽全力的精神却没有徒然,希特勒器重的可能正是这一点。
11月,布施升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接替了身负重伤的克卢格元帅。同一天,他因在指挥第十六集团军防御中的功劳(特别是杰米扬斯克合围圈内的坚守)而获希特勒颁发的栎树叶骑士勋章。
接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之职后,布施的参谋长是特雷斯考上校。此人曾策动过博克与克卢格两位元帅参与推翻希特勒政权的运动。谋反的军官们对于是否能把布施元帅也拉入这一运动毫无把握。当时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任职的军官施拉布伦多夫曾写逼:“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时,克卢格突然在从奥尔沙去明斯克的途中因车祸而受重伤,数月不能视事。这就失去了领导本土与前线陆军密切合作实施反抗计划的重要人物。克卢格的继任者布施元帅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勇敢著称的军人,但是他却下能胜任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职务,因为他缺乏政治上的判断能力。”
当然,这一评语只能代表一位下级军官的个人意见。他之所以贬低布施,是因为未能争取到后者参加其反抗运动。从这个观点上看,说布施政治上缺乏明辨能力。是绝对没有说错的。但说布施在军事上不称职,也许就太绝对化了。
当布施接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时,前方已是危机丛生的紧要关头。苏军已经沿第聂伯河两岸推进,在许多地方深深楔入了德军防御。列奇察、戈梅利先后失陷,莫吉廖夫、罗加乔夫正受到苏军的攻击。
接照希特勒的意见,布施必须肃清由于克卢格的犹豫不决而产生的一切后果。
布施元帅到了前线经过多日极为紧张的战斗指挥,德军迟滞了苏军对莫吉廖夫和罗加乔夫方向的突击,在12月中旬终于拉直了战线。德军第九集团军得到了修整,能够腾出足够数量的兵力,以便利用从意大利开来的坦克师,在博布鲁伊斯克以南的别列津纳河登陆场向莫济里方向实施突击,封闭同第二集团军的接合部中的缺口。战斗开始后,布施下到第九集团军亲自指挥和督促冲击。这样,经过非常激烈危险的好几个星期的血战后,终于在年底前组织了勉强的防御体系。但这段时间里,第九和第二集团军简直拼尽了最后的气力。
由于第二集团军右翼现在已位于莫济里以南30公里,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仍微开着宽达100公里的缺口,这个缺口特别今布施担忧,因为已到严冬,普里皮亚季沼泽地不再是无法通行的了。
布施——再提出要求,1100公里长的正面上的各突出部必须放弃,以缩短防线。希特勒不但不批准这一要求,反而要他采取攻势,继续前进。还没等布施的攻击发起,就接到了关于苏军在德军中央集团军正面有强大兵力集结的侦察报告。布施把这份报告报给希特勒,希特勒对此竟毫不在意,他认为这只是苏军的一种诱惑行动,认为苏军的主攻方向在别处。
此时,恰逢苏军在斯摩棱斯克至奥尔沙地段的公路干线两侧;再一次发动进攻,又与德军第四集团军左翼打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又停止了攻击(从10月底、11月初、11月底和12月初曾进行了4次这样的行动,每次都持续7天左右)。而且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每次撤出战斗时都似已打得疲惫不堪,只迫使德军后退了一些距离,就再无力进攻了。这就使布施相信了希持勒的话。他虽然内心里对战局的看法比较沉重,但对希持勒的命令照办不误。这些由于情况判断错误而产生的行动,自然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布施的绝对服从害了他自己,他没有利用时间尽量缩短战线,而是在一些地区同苏军打拉锯战。当他的友邻正面的战事迫使其越来越忧虑地注视着自己的两翼时,南翼的深度已达350公里,扼守它需要很多军队,致使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消耗日益增大。这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也无法给中央集团军群增调掩护其不断延长的正面所需要的兵力。
1944年1月,苏军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切断了维捷布斯克以南的普斯科夫一基辅公路。在有的地段,其部队已进抵卢切萨间,甚至越过了奥尔沙一维捷布斯克铁路。
2月3日至17日,布施不得不最大限度地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以便守住维捷布斯克市西南和东南的防线,这两处防线已有几次处于被突破的边缘。苏军投入了53个步兵师、10个坦克旅和3个炮兵师的强大兵力向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城市周围70公里大弧形防线上顿时炮火纷飞,弹如雨下。遭到严重损失的德军务师被迫后退,布施紧急请求准许已经耗尽了兵力的部队退到只有30公里长的“近郊地区”。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但附有一个条件,就是维捷布斯克“作为俄国最后一个大城市,从心理上考虑,要下惜任何代价守住”。布施将部署调整后,执行了这个命令,坚守了该城市。
19日,苏军在别列津纳河两侧转入进攻,两日后在罗加乔夫以北强渡第聂伯河,在这里一举完成了突然的深远突破,并立即向西北、西部和南部方向扩张。布施急忙命令第九集团军撤出罗加乔夫登陆场,免于被歼,并使该集团军长官能够腾出些兵力,好恢复在德鲁季河下游已经断绝了的同第四集团军的联系。布施及时把兵力沿别列津纳河退到了帕里奇地域,并加固了罗加乔夫以南构筑的新的防御阵地,使力量得以集中加强,暂时击退了苏军的突击。
3月份,布施这位中央集团军群的长官对第二集团军拉得很长的翼侧十分担忧(这个集团军在1月份好不容易避开了苏军的合围)。苏军正不断沿基辅一科罗斯坚一萨尔内调遣兵力,对科韦利地域以西的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发动进攻,在戈伦河与斯托霍德河之间向北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一切都使他担心苏军将向布列斯特挺进。在通往布列斯特的路上,唯一的障碍是在3月中旬就遭到台围的科韦利,为了解除该市之围,他不得不从自己的中央地段抽出了一个师去增援。
为了巩固第二集团军的阵地,布施从正面其他地段又撤下两个师用以在波得里科夫到布列斯特一科韦利公路的宽正面上建立防御。用第二集团军的基本力量扼守西翼防线,主要是用于掩护布列斯特,另外还要以两个坦克师从西北实施突击,协助解科韦利之围,他知道光凭坦克第四集团军从西面实施的进攻,是不能突破苏军的合围圈的。
3月25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得以恢复,两个集团军群的分界线移到了科韦利以南地域。从27日到4月5日,科韦利周围的战斗进入白热化。苏军对被围守军攻势更趋猛烈,而德军各坦克师和步兵部队经过艰苦战斗相继也向合围圈靠拢。此时正是春季泥泞季节,普里皮亚季河流域的森林沼泽地更难通行,众多河流的桥梁已被破坏,战斗条件对双方来说都极其困难。特别对于德军,由于坦克视野小,所以每次都必须投入大量步兵参加作战,步兵的跋涉难度更大。宁丁仗勇猛的布施,曾指挥突击集团的“豹”式坦克搭载步兵一度从西面突入城市,但苏军立即就用密集的炮火重新又封闭了合围圈。这座城市“要塞”简直是台碾轧血肉之躯的碾子,不停歇地制造着死亡。希特勒却特别喜欢这样的作战方式,认为这能牵制和消耗对方的军队。他越来越固执地抱着“要塞”防御原则不放,命令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要塞”工事。许多德军将领对此表示忧虑,他们深感防守“要塞”的兵力不足。况且,那些“要塞”最终会被苏联人占领,“要塞”里的守军根本逃脱不了被歼灭的命运。不幸的足,希特勒的这种战术有位最热心的拥护者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布施元帅。这位元帅驳斥了他属下的集团军司令们的一切怀疑,他特别严厉地批驳了坦克第三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上将的争沧,并断言受到台围的“要塞”将拖住敌人十分庞大的兵力,所以其他地段的苏军兵力就会减少,德军的行动会更加不受限制。
布施按照希特勒的意愿,起初计划在解了科韦利之围以后,继续实施战役,逼迫科韦利南北的苏军进一步东退,以缩短德军的翼侧。但他的这一计划因兵力不足而未能实现。
在布施正为手中的44个师防守正面宽度已扩大到1100公里的战线而感到发愁的时候,气候帮了他的大忙。普里皮亚季沼泽地解冻后变得完全不能通行,第聂伯河则河水四溢,多处发生泛滥,这种天气中断了一切战斗行动。布施不再为自己南翼的困难处境而思虑重重惶恐不安了,他看着一天天临近的夏季,相信自己久经征战的部队战斗力会得以恢复,因此认为自己能够抗住对于哪怕更强大的突击。这样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难免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6月6日,盟军在西线开辟了第二战场。10日前,东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正面的苏军意图已开始明朗。根据侦察,苏军铁路输送繁忙,公路更紧张,无线电报告不断发现新集团军,炮兵试射增加。布施这位集团军群长官已经完全清楚,敌人正在这一正面展开重兵进行大规模备战。他还确认了苏军未来的突击方向就在博布鲁伊斯克、莫吉廖夫、奥尔沙和维捷布斯克这几个地方。14日,德军陆军总参谋长召集有各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参谋长参加的会议。北方和南方两个集团军群的参谋长报告说他们当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苏联人在进行近期内进攻的准备,中央集团军群的参谋长们则一致指出,种种明显的迹象已清晰地说明,苏联重兵在他们集团军当面已基本展开。但是,希特勒和陆军总参谋部关于苏军可能在“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当面进攻的偏见是那样根深蒂固(当时指挥加里西亚战场的莫德尔所持的偏激观点对此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以致他们已经无法摆脱这种偏见。他们只是认为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展开是起从属作用的佯动,显然是为了牵制德军兵力。这样,大部分坦克师就都集中到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方向上,中央集团军群请求至少要调给它一点预备队也没被允许。
布施的中央集团军群用来防守正面的兵力只剩38个师,其中34个师已经在防线上,预备队只有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战况也已不允许他像去年冬季那样,通过迅速调动的办法,拆东墙补西墙防御受威胁大的地段,因为苏军可能是全线进攻。在几个月里,各集团军司令一再向他请求缩短战线,他却不敢向希特勒提及,就是大着胆说了几次,也毫无效果。他只是默许了下属的第四集团军一连几个月沿别列津纳河构筑了另一道防御地区,同时,他也准备万一时从占领着的第聂伯河登陆场撤出,使集团军群大段正面更加稳固,并能节省兵力。其实他心里明白把军队撤到博布鲁伊斯克、波洛茨克一线,效果最好,那样就可以建立平直而又大大缩短的战线,使对手的兵力越展开越失去效果。但是这违背希特勒的意愿,早在5月底,布施就曾试图向希特勒指出战线长度与军队数量不相称,力争改变该集团军群防守所占领地区的任务,却遭到了激烈反对。希特勒怒问布施是不是属于那种总是向后看的将军。此后,布施只好对希特勒俯首贴耳,着手执行他的命令:投入全部力量去构筑前进地区。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布施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也许不想在希特勒面前再讨没趣,所以6月中旬完全确定该集团军群当面苏军的进攻准备规模之前,再也没想争取定下别的决心。他虽然料到苏联人会在自己当面实施大兵力进攻,其目标也会像察明的那样远大,但他明显过高估计了自己防御成功的把握。再说,最高统帅部也不会给他一兵一卒。
6月21日,苏军四个方面军开始向维捷布斯克两侧、奥尔沙和莫吉廖夫,以及博布鲁伊斯克南北发动进攻,企图摧毁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从最近几次进攻战役起,苏军实施攻击的方法已经更加完善。进攻前夕实施的战斗侦察,进攻之前非常猛烈的数小时炮兵歼灭射击,大规模使用空军兵力在决定性进攻方向上加强空中突击威力(对防御的德军三个集团军都实施了间隔期为一天的空中突击),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火力准备结束后迅速转入步兵兵团的进攻(得到航空兵非常有效的支援和掩护,这是为了使破坏苏军进攻的德军炮兵失去作用),步兵完成突破后,强大的坦克兵力立即进入突破口等等,都做得非常出色。
布施的厄运即将降临了,还在苏军进攻的头几天,德军许多防御地段就已出现了危险态势,而他手中的预备队又太少。苏军进攻的高效率排除了德军实施某种有效支援的可能性,苏军能够极其迅速地取得很大战果是不可怀疑的了,德军的危局已经不可挽回。
21日当天,苏军巴格拉米扬大将指挥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分别在维捷布斯克西北和东南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出部进行了猛烈突击(参见白俄罗斯战役),深深楔入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的防御。在维捷布斯克西北的进攻特别令布施大伤脑筋,苏军在这里表现了充分的突然性,其攻击力也特别强于其他战线的突击,而这个防御地段恰恰是德军最薄弱的地段,苏军把快定性战役进攻方向选在这里,这个对手的厉害想起来就让布施禁不住心里发抖。
次日傍晚,苏军这些深远的楔入行动发展成了突破。布施把一个师的预备队投入坦克第三集团军西翼用于增援,经过激战,那里的局面未能挽回。布施已经深知,坦克第三集团军不能依靠自己的兵力恢复态势了,它已经没有预备队,而苏军完成突破后则取得了更大机动自由,在维捷布斯克地域合围了防守的一个德国军。脸上布满阴云的布施试探着向希特勒发出了立即放弃“要塞”,以救出在此防御的几个师用于尔后作战的请求,被希特勒以芬兰有退出联盟的危险这一“政治上的原因”粗暴地拒绝了。希特勒还把科韦利作为范例,用它曾不顾敌人占有巨大优势,在解围之前坚持了好几个星期来鼓励布施。布施对希特勒一直持固执态度难以理解,但还是照办去做了,他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设法缩小失利,惨败的后果在等着他。
当苏军在6月23日于维捷布斯克附近完成突破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南翼部队在奥尔沙以东对德军第四集团军北翼发动了强攻,由扎哈罗夫大将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则对莫吉廖夫方向的德军第四集团军中央发起了突击。在这里,特别是在莫吉廖夫方向,苏军也实施了一些深远的楔入行动,这些行动到第二天就有发展成突破的危险。布施又把一个师的预备队调到莫吉廖夫以东形成的缺口,对第四集团军进行战斗补充。可是惨重的损失使该集团军长官向布施请求准许他们退到沿第聂伯河构筑的所谓掩护阵地,布施拒绝了这一请求。他在24日严令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主动放弃仍然未受到冲击的地段。正是这一天,他得知苏军已在坦克第三集团军正面突破成功,并已前出到战役地区。
同日,由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也开始从罗加乔夫西北地域,并沿别列津纳河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德军第九集团军发动进攻。这里的战事发展更今布施不安,苏军在第一日即打进了几个又深又宽的楔子。次日,在博布鲁伊斯克地域的德军几个军遭到了合围。由于该集团军唯一的预备队——坦克第二十师的使用不够迅速,该集团军司令约尔丹将军被撤了职,由福尔曼将军接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其实一个坦克师的使用怎样,根本无法改变这个集团军的命运,这不过是布施的一个借口罢了,他用约尔丹在希特勒面前当了自己的替罪羊。
24日这一天,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的防御在维捷布斯克以南破撕开了一条宽达40公里的缺口,沿该市两侧突进的苏军迅速会师。布施再次请求准许放弃该市,并说明防御已被突破,有可能产生致命后果。但希特勒仍然命令以一个师留在维捷布斯克坚守,另两个师向其他德军部队靠拢。不过这次战事发展得极快,还没等布施来得及执行希特勒的新命令,被围的德军3个师就被苏军歼灭了。
到24日傍晚,布施和他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对于苏军的进攻规模和威胁各集团军的危险,已经一目了然了。布施作为集团军群的司令长官,要对自己的部队负完全的责任,他再也顾不上希特勒的淫威了。他又一次要求改变赋予自己的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个任务规定中央集团军群要坚守和恢复苏军发动进攻前所占领的防御地区。希特勒又拒绝了这一要求,只准许稍微缩短第聂伯河以东的战线,但这并不能解决苏军对第四、第九集团军翼侧的威胁。25日,博布鲁伊斯克地域第九集团军的态势变得更严重,同第四集团军的联系在罗加乔夫西北被切断。苏军在这里向西深远推进,开始威胁莫吉廖夫一博布鲁伊斯克公路,同时威胁两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第四集团军中央在莫吉廖夫方向被突破,其左翼受到了合围威胁,因为北面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东南突破后,即以重兵沿明斯克公路干线迅速推进。布施鉴于情况严重,不得不命令刚代替休假的海因里希上将的蒂佩尔斯基希将军指挥第四集团军,于25日夜间撤到第聂伯河。但这一决心已下得太晚。坦克第三集团军南翼的防御已被突破,集团军中央在维捷布斯克附近遭到合围。
26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博布鲁伊斯克以西实施的突击,有可能切断德军第九集团军通往西部的补给线,并与在北翼实施的急进相结合,合围该集团军。苏军在莫吉廖夫与奥尔沙之间与德军第四集团军的退却部队同时渡过第聂伯河。奥尔沙受到三面包围,只在西南方向还有一条通道可行,第四集团军左翼被迫朝这里退却。该集团军的补给线已被截断,苏军通过从北面实施突击,在奥尔沙、鲍里索夫地段切断了明斯克公路干线。被击溃的第三坦克集团军残部在布施的严令下,在波洛茨克东南西德维纳河附近拼命阻止苏军推进,但它与第四集团军相邻的翼侧又被撕开了一个90公里宽口的突破口,苏军快速兵团沿先诺两侧进入了这一突破口。
布施报告:情况危急,请求退却,现在每个德国士兵都很宝贵。希特勒无视一切反对意见,再次命令把每一座城市都当作“要塞”来防守。过了两天,当奥尔沙已经失守,另两个城市又都受到包围后,这个命令才撤销,但为时已晚。德军第九集团军主力在博布鲁伊斯克地域已陷入苏军重围,坦克第三集团军残部在列佩利附近已被击溃,第四集团军败退到了别列津纳河。到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已基本被打垮。凡是违抗希特勒禁止突围命令的军官都会被撤职,希特勒对布施的败退更是恼火,这回布施命中注定该自己扮演一个替罪羊的角色了。6月28日,希特勒免去了他的职务,并派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莫德尔元帅接替了他。
布施先去上西里西亚的施特兰斯居住,后因战线离德国边界越来越近,就迁至蒙斯特附近的奥斯特贝温。在那里,他以焦急和悲伤的心情眼看着事态日益恶化。
1945年春,战火已越过德国边境,德意志帝国快要崩溃了。美国和英国的轰炸机群不断轰炸德国各地的城市。鲁尔区已经变成一片瓦砾场,首都柏林处处是火后余烬,汉堡也形同荒漠。全国已陷入不可名状的悲惨境地,德国军队已一败涂地。
布施举目仰望战火纷飞的天空,心中充满惆怅,那里英美轰炸机的轰鸣不绝于耳。就在各战线均已崩溃之时,3月底,希特勒又把市施这位一年前被免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职务的德军元帅从放逐的生活中召了回来,并派他重新出任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集群司令。但是败局是任何人也挽回不了的。4月30日下午,希特勒在柏林自杀。5月7日,布施元帅在弗伦斯堡附近一个小村庄里奉命投降。14天之后,他被押解伦敦送入奥尔德肖特的战俘集中营。
1945年7月17日,布施死于心脏病。
布施的一生,正如贝克上将所说:“一个身居高位的军人,如果此时只知道在其军事任务的有限范围内尽职尽责,而忽略了对于全民族所负的崇高职责,那么他对于自己职责的认识就不够全面和深刻……”
布施对希特勒的盲从,有损于他的军事生涯,他为希特勒卖命落得个悲惨命运。

 

历史上7月6日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上的今天 7月6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1415年 捷克的爱国主义者胡司遇难
1535年 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逝世
1553年 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逝世
1747年 美国海军将领约翰.保罗.琼斯出生
1785年 吕贝克亲王主教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逝世
1796年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出生
1859年 瑞典诗人海登斯塔姆出生
1885年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恩斯特.布施出生
1893年 法国作家莫泊桑逝世
1895年 中俄订立《四厘借款合同》
1900年 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大举入侵中国东北
1907年 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1908年 香港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1916年 军阀割据的时代开始
1921年 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出生
1925年 在广州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
1934年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1935年 中日签订《何梅协定》
1938年 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召开
1940年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出生
1943年 台湾科学家陈定信出生
1944年 日本海军上将南云忠一逝世
1946年 影星史泰龙出生
1949年 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做政治报告
1956年 著名电影演员汤姆.汉克斯诞辰
1962年 美国作家福克纳去世
1963年 中苏两党关系恶化
1969年 山东琴书艺术家邓九如逝世
1975年 美国饶舌歌手五角(50CENT)出生
1976年 朱德逝世
1977年 中国足球运动员李金羽出生
1979年 “四人帮”向华国锋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发动攻击
1980年 西班牙职业篮球运动员保罗.加索尔出生
1985年 挪威著名歌手玛利亚.亚瑞唐多出生
1987年 巴西超级名模卡罗琳.特伦尼出生
1992年 水稻栽培学家杨立炯逝世
1994年 心脏移植存活最长者德克.范齐尔逝世
1995年 被包裹的德国国会大厦恢复本来面目
1997年 史诗《格萨尔》抢救工作基本完成
1998年 香港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1999年 中共中央决定进行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
2005年 法国“新小说”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克洛德.西蒙逝世
2009年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1885年7月6日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恩斯特.布施出生


历史上7月6日是什么日子

7月6日星座

2025年7月6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