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1907年7月14日是什么日子 萧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07年7月14日 萧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萧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萧克

萧克(1907.07.14~2008.10.24),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1907年7月14日生于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生平简介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门弟之家。幼年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尔后,上高等小学,就读龙潭书院(今湖南桂阳一中)。
1923年,考入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
1926年初,萧克从简习师范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到广州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学习毕业后编入蒋先云的国民革命军补充第5团,后随军北伐,在辎重股任兵器员。
1927年初,转到叶挺部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第71团3连任政治指导员,随军进至河南前线,与奉系军阀张作霖部作战。
1927年5月30日,在作战前线的许昌西郊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萧克随叶挺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途中任71团4连连长。南昌起义军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失败后回乡组织发展基层支部。
土地革命时期的萧克1928年初,在嘉禾县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南区支部,1928年1月任宜章县游击队长并后率一部宜章农军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在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率领部上井冈山被编入红军第4军,历任红4军连长、营长、营党代表、第一纵队参谋长等职,参加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七溪岭和桂东战斗中先后两次身负重伤。在井冈山的“八月失败”中,红4军第27团回乡心切,不战而溃,而萧克指挥的3营7连,却保持完整建制归队,一时传为佳话。
1929年初,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萧克任支队长、纵队参谋长。在宁都攻城战中,率部首先登上城墙。1930年春,任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领部队进军江西、湖南。萧克利用打仗间隙,针对部队的具体情况,抓紧训练,使第3纵队成为红4军的主力之一。
1930年6月后历任红4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12师师长。1931年7月,萧克调离第3纵队,任江西红1方面军独立第5师师长,率领部队英勇作战,有力地配合了红1方面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10月,任湘赣苏区红8军军长。
1934年1月,奉中央军委之令,率领部队北上破袭南浔铁路,在国民党军46个整团兵力围追堵截中,率部4000余人,纵横驰骋,历时2个月,行程1250余公里,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灵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6个团及许多保安团队,捣毁敌人无数碉堡和据点。回师湘赣苏区后,在沙市伏击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旅,击溃国民党军4个团,并活捉国民党军旅长侯鹏飞,受到中央军委的传令嘉奖,并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8月,率领部队从江西永新出发,经湖南、广西、贵州,在敌人近40个正规团的围追堵截中,穿越敌境2500余公里,于1934年10月与贺龙所率红2军团会合,尔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参与领导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1月中旬,在红2军团的配合下,率部设伏十万坪,歼国民党军两个旅,击溃国民党军一个旅和一个团,俘国民党军2000余人。在陈家河遭遇战中,指挥部队歼国民党军近一个旅,并击毙国民党军旅长李延龄。在桃子溪奔袭战中,部队仅用2个小时,歼灭国民党军人1个师部、1个旅部、1个山炮营和1个步兵团,活捉了国民党军师参谋长周植先。
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一起,率领部队声东萧克与朱德、贺龙、刘伯承、任弼时等在延安击西横渡沣水沅江,直插湘中,实破了敌人的包围圈。而后挺进黔东,开辟了黔(西)、大(定)、毕(节)苏区。在将军山战役中,指挥若定,坚守阵地7天7夜,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行动。还参与指挥了乌蒙山千里回旋战、宣咸城外反击战、普渡河遭遇战及六甲阻击战。
1936年7月,成立红军第2方面军,萧克任副总指挥,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北上途中,到红军第4方面军任31军军长,率领部队参加了郭城驿、蒋家大路、萌城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克任第120师副师长,与贺龙、关向应一起东渡黄河,开展晋西北的游击战争,参与指挥收复7城的战役,创建了晋西北根据地。
1939年2月,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任冀热察军政委员会书记,指挥了平西、热河和冀东的游击战争。
1940年1月,指挥部队反击敌人的“十路围攻”,经14天激战,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飞机1架。在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战斗中,作战数百次,歼灭日伪军5500余人,巩固了平西根据地,开辟平北根据地,发展了冀东根据地,并向热河南部、辽宁西部地区发展,形成冀热察辽边大块革命根据地,为以后东北的解放创造了条件。
1942年5月,萧克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司令员开展晋察冀边区工作,被称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同年赴延安,后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期间,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张家口保卫战;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指挥了平泉战役和叶赤战役。
1946年6月,萧克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11月,率领主力部队转移到平汉线,在易县、1946年与周恩来、贺龙等合影满城战役中,歼国民党军7900余人。1947年1月,指挥保(定)南战役,围点打援,歼国民党军8000余人,控制了保定以南的平汉铁路100余公里,切断了保定、石家庄两地国民党军的联系,使冀晋、冀中两解放区联成一片。同年4月,在正太路指挥作战,连克井陉、娘子关、阳泉、寿阳和盂县等城镇,歼国民党军3.5万人,控制了正太路全线,使晋察冀和晋鲁豫两解放区联成一片。在大清河和清风店战役之后,夺取了华北重镇石家庄。
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3副司令员,后担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协助校长叶剑英为华北、全国培养干部。
1949年4月,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1参谋长,在南下作战中,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以及广东、广西的追歼战。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第1参谋长,参与指挥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军委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1954年10月后,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主持全军教育与训练的常务工作。1957年11月任训练总监部部长。1958年,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被撤销部长职务,离开军队。一年后,分配到国务院农垦部任副部长。1972年重返军队,担任军政大学校长。1977年,军事学院成立,任院长兼第一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党委书记。
1959年任农垦部副部长。1972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1977年,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1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1980年8萧克上将遗照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1987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晚年致力于军事学、党史、军史、战史的研究。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发表多篇文章。著有《浴血罗霄》,获19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主编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出版《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2008年11月2日,萧克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前往八宝山最后送别。
文学创作
萧克将军爱好文学,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无论是在运筹帷幄的指挥间隙,还是在关山飞渡的行军路上,他经常抽空读书,先后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如《战争与和平》、《少年维特之烦恼》、《阿Q正传》等作品。
萧克将军不仅爱看书,对文学创作也一直非常有兴趣。红军时期,萧克在湘赣根据地写过白话诗、小故事等,发表在根据地的报刊上。1985年底,萧克将军从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下来时,曾作诗自叹:“既感事太多,尤叹时间少。虽老不知疲,愈老愈难了。”这“难了”之事,指的便是将军一生所喜爱的文学创作。
萧克将军在文学创作上的成果,最值得称道的便是那本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的《浴血罗霄》。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出版了。
1991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通知84岁高龄的萧克,《浴血罗霄》荣获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是对萧克将军本人及作品本身的肯定,也是对这部小说成书的奇特经历的褒扬。之后,经夏衍等介绍,萧克将军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对于萧克将军创作《浴血罗霄》的背景,缘起于前苏联小说《铁流》。西安事变后,萧克将军有机会阅读前苏联小说《铁流》,书中讲述的俄国工农武装队伍的故事及塑造的红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都让他激动不已。萧克想,中国革命战争的规模比俄国大,时间比俄国长,影响也比他们深远,完全可以写出中国的《铁流》。经过构思,他决定以第四次反“围剿”时期罗霄山脉红军一支小游击队伍成长的历程为故事主线,以此展现中国革命力量的兴起。
创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资料缺乏,萧克就凭着自己的记忆一点点回忆;没有草稿纸,他就用办公纸、书信纸,颜色不一,大小不等。不久,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萧克将军成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公务繁重的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
从1937年5月动笔到1939年10月完稿,萧克将军写出了长达40万字的小说初稿,书名暂定为《罗霄军》。在随后的四五年中,他先后做了3次大修改,无数次小修改。
让萧克和妻子想不到的是,这部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小说手稿会给他们带来横祸。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那尘封了21年的书稿被当作萧克的“罪证”。为取得批判的效果,小说稿被打印出来,还附上“供批判用”的字样,装订成三册“内部”传看,萧克这个被批判者也得到了一套。“文化大革命”时,萧克和他的小说又一次在劫难逃。造反派以路线斗争的新观点批判他和小说。为批判萧克,造反派又将书稿拿去油印了数百册。曾有人说,萧克将军的小说是全国唯一一本还没正式出版就被油印了两次的小说。
人物评价
萧克是一位战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他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6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率八路军开创革命根据地;40岁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埋葬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曾经在朱德、彭德怀、陈毅的麾下工作;做过罗荣桓、徐向前、刘伯承的直接下级;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
萧克是一位军事教育家。战争年代,他办教导队,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为革命战争和我军的发展壮大培养了人才。解放以后,他首任军训部长,继任训练总监部长;编写条令、创办军校,是我军院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1972年后,他先后担任军政大学校长和军事学院院长。是他最先提出院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是他率先倡导要把我军的初级指挥院校办成正规大学,把我军的干部培养成“既能治军又能治国”的军地两用人才。
萧克是一位作家。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写下一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这部奇书50年后才得以出版,并于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萧克是一位诗人,在戎马倥偬的日子里,他偷闲赋得许多动人的诗篇,记下了他的情感和思考,袒露了他的心路历程。
萧克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笔走龙蛇,直抒胸臆,展示了他是军人又是诗人的个性。
萧克还是一位统领文化军团的总指挥。他率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出一部史无前例的文化巨著——《中华文化通志》。
他好读书,善思索,阅览过大量中外名著,即便在沙场运筹帷幄、指挥鏖战间隙,仍手不释卷。斯诺夫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评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历史上7月14日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上的今天 7月14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1223年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逝世
1789年 巴士底狱升起三色旗
1889年 第二国际成立
1898年 顾执中(1898—1995),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
1904年 作家辛格出生
1907年 萧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13年 美国政治家、总统杰福拉斯.福特出生
1916年 北京政府惩办帝制祸首
1917年 中国第一俱乐部“大世界”开业
1918年 安福系控制各地国会代表选举
1931年 经济危机使德国多家银行倒闭
1938年 美国百万富翁飞行员创环球飞行新记录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特工张露萍被杀害
1960年 日本首相岸信介遇刺
1964年 苏共中央发表公开信 攻击中国共产党
1965年 解放军战士王杰牺牲
1972年 通货膨胀取代能源危机引起关注
1975年 埃里克.丹皮尔,NBA达拉斯小牛队球员
1976年 坦赞铁路通车
1980年 联合国“妇女十年”世界会议开幕
1983年 方大同,香港著名R&B创作歌手,被誉为香港的创作四小强
1986年 俞德浚,园艺学家、植物分类学家、植物园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7年 台湾宣布解除戒严
1988年 东德滑冰明星维特告别奥运会
1997年 纳拉亚南当选印度新总统
1998年 厄尔尼诺肆虐全球
2004年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会议结束
2009年 银色情人节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1907年7月14日 萧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历史上7月14日是什么日子

7月14日星座

2025年7月14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