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1920年7月11日是什么日子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唐有祺出生

1920年7月11日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唐有祺出生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唐有祺出生


唐有祺

唐有祺,男,1920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及九三学社社员,原江苏省南汇县人。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获博士学位。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在院系调整中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唐有祺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62年)。
唐有祺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研究,为我国晶体结构和结构化学研究做了重要奠基和发展工作。早在50年代就撰文关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后相继提出和指导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领导开展了蛋白质结构和分子设计研究,以及多肽合成和表征,并历任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研究"攀登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载体自发单层分散等研究基础上,又提出建设分子工程学倡议,在攀登项目"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研究"项目,以及在尔后入选的973基础科研项目中任顾问,在此强调了功能意识和组装设计思想,对新形势下的科研工作起指导和推动作用。著有《结晶学》(1957),《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1964),《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1974),《对称图象的群论原理》(1977),《有限对称群的表象及其群论原理》(1979)和《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1984),发表论文400余篇。
1982年"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晶体体相结构与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胰蛋白酶和Bowman-Birk型抑制剂复合物系列立体结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6年"使用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一氧化碳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以及国家教委等省部级奖九项。
1978年以来,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以及第一届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成员;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十四届执委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和第九届常委及第九届科技委副主任等职[1]。
【唐有祺-求学经历】
师从诺贝尔奖得主鲍林。1942年,唐有祺从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在工作和教学中唐有祺渐渐感到原有的知识和技术不能适应国家需要。当时二战结束不久,美国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唐有祺决定到美国去学习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创建于1891年的加州理工学院,以其先进和齐全的研究设备,科学至上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个一点都不引人注目只有一个街区大小的校园,让人无法想象里面曾诞生2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
1946年秋,唐有祺乘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入学加州理工学院,唐有祺在那里主修化学,辅修物理。化学结构影响并决定着物质的性能,那可是科学的前沿阵地,而且当时的化学对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式和规律,在认识上也日趋深入而系统,唐有祺在美国汲取了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唐有祺在美留学期间师从鲍林教授,主攻X射线晶体学和化学键本质,旁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博士后期间曾以一些血红蛋白晶体为对象涉足蛋白质晶体学。
鲍林教授给唐有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特别强。鲍林是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世纪伟人之一。他博学多才,以跨度不同的科学领域———从物理学到化学到分子生物学到医学领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而著称。他的名著《化学键的本质》被欧洲人奉为《化学圣经》,是科学史上被引述最多的著作之一。1954年鲍林因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和分子结构的基本原理获诺贝尔化学奖。四年多的加州时光,唐有祺从鲍林那里学到了结构化学的前沿知识和精髓,这使得唐有祺在以后看问题的时候,总能处在学术的最高端。
1950年唐有祺完成了学业,他日夜梦想着把先进的学术传到新中国,期间,清华大学传递信息,请唐有祺回国任教。但处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不允许这么优秀的人才回中国,百般阻挠。于是唐有祺找到鲍林,向他说明回国的意愿。这位不屈不挠的和平斗士向唐有祺伸出了援助之手。唐有祺利用1951年7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二届大会的时机,冲破重重障碍,绕道瑞典、英国、荷兰、法国等地,于1951年8月回到祖国。
【唐有祺-个人成就】
唐有祺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研究,为我国晶体结构和结构化学研究做了重要奠基和发展工作。早在50年代就撰文关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后相继提出和指导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领导开展了蛋白质结构和分子设计研究,以及多肽合成和表征,并历任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研究“攀登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载体自发单层分散等研究基础上,又提出建设分子工程学倡议,在攀登项目“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研究”项目,以及在尔后入选的973基础科研项目中任顾问,在此强调了功能意识和组装设计思想,对新形势下的科研工作起指导和推动作用。著有《结晶学》(1957),《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1964),《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1974),《对称图象的群论原理》(1977),《有限对称群的表象及其群论原理》(1979)和《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1984),发表论文400余篇。1982年“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年“晶体体相结构与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胰蛋白酶和Bowman-Birk型抑制剂复合物系列立体结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6年“使用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一氧化碳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以及国家教委等省部级奖九项。
1978年以来,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以及第一届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成员;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第十四届执委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和第九届常委及第九届科技委副主任等职[4]。
【唐有祺-贡献】
唐有祺热情豪放、正直敢言,他曾是鲍林共振论的热情捍卫者。1963年应邀在几次学术会议上澄清了化学中共振论的本质问题。1972年他首次测定了猪胰岛素的晶体结构,可以与他的夫人张丽珠教授培养的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工作相媲美。这种巧合,也可谓珠联璧合了。90年代初,唐有祺等发现新的反应类型和化合物,为建立新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增添了希望。
1991年初,唐有祺又被聘为“八五”计划重大基础项目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提到他的项目,唐有祺兴致勃勃地说:“这个项目只是一粒种子,我们只是播种者,我们期待的是开花结果。”
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研究是一热点,中国由于化学与生物学长期脱离,落后于世界水平。唐有祺主持的这一项目,其目的在于从化学方面为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开创新局面,同时也为化学本身的推陈出新提供一份动力。
唐有祺关心正在启动的项目成败,更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未来,作为项目的主持人,他的目光放得很远,“五年里希望做出成果,应该是令国际瞩目的成果。并且通过这个项目在化学界培养一个比较有组织的核心队伍,把一部分人分到分子水平以上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去”。注意成果,更注重人才的培养,表现了这位科学家的忧国忧民和远见卓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利用留学所学成果,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对晶体结构和化学键本质,以及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工作。
唐有祺也在努力把中国化学带入国际化的轨道。他1978年7月去华沙参加第十一届国际晶体学大会,并于1987年当选国际晶体学联合会执委会副主席,依靠个人魅力,以及执委会成员对他的信任,他为中国争取到了第十六届国际晶体学大会的办会权。
他是活跃在世界化学舞台上的来自中国化学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唐有祺-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
唐有祺为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贡献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他先应聘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并在化学系开设了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课程。1952年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和燕京两校与原北京大学的化学系汇合成新北大化学系。此后,唐有祺就在新组建的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
唐有祺在赴美前特别是在美国留学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化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基础,尤其是结构化学方面已达到20世纪40年代的先进水平。回国后,唐有祺审时度势,决定首先围绕X射线晶体学进行基本研究。唐有祺开设了统计力学课,并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追踪和传播,为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影响深远的奠基工作。
唐有祺关于晶体结构和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在中国化学界既起到了播种的作用,又对结构化学在我国生根、开花和结果有所促进。1953年唐有祺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开设晶体学课程,并招收晶体学研究生和进修教师。
1955年唐有祺把晶体学课程改为结晶化学,并在所著的教材中指出:结晶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晶体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联系,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用晶体结构的材料来阐明化学中的有关问题。后来唐有祺又在化学系开设了物质结构课,内容主体为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本质,还包括量子力学基础和研究分子结构的方法和原理。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唐有祺指导下,中国建成了由北京大学结构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和化学所组成的X射线衍射实验室,研究了化学中许多重要问题,并在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培养出一批能从事结构化学研究的研究生和进修人员,取得了第一批结构化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关于锑的三种无定形硫化物,矾石矿中的物相以及三硫化四磷、丙烯醛与亚硫酸氢钠加合物的晶体结构等。
唐有祺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工作,把中国的结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界开始进行胰岛素的化学合成,到1966年初才取得了微量晶态的牛胰岛素,并进行了鉴定。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合作开展这项工作,在鉴定会上推举唐有祺为学术带头人,决定在中国进行晶体结构测定。在唐有祺指导下,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所从1982年起恢复了蛋白质结构分析工作,应用分子置换法成功地研究了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赖氨酸活力碎片———牛胰蛋白酶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得出了赖氨酸活力碎片的立体结构。
为给石油化工专业准备教材,唐有祺亲自到石油化工厂了解情况,取得了对生产流程及一些关键的化工问题的感性认识,唐有祺结合实例阐述了流动型式、传热和传质对工业反应器中化学反应进程的影响,编著了《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后来又在充分体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编著了《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
在科研中,唐有祺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但也非常重视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在其影响下进行的科学的抽象和假设这两个探索真理的环节。在教学中唐有祺倡导越基础越优先原则,并强调通过实践不断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归纳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2]。

 

历史上7月11日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上的今天 7月11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1274年 罗伯特.布鲁斯,苏格兰国王,民族英雄
1405年 郑和始下西洋
1628年 日本大名德川光国出生
1657年 腓特烈一世,普鲁士国王
1767年 美国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出生
1890年 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出生
1899年 美国论文家、童书作家E.B.怀特出生
1905年 斯诺诞辰
1916年 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第21任澳大利亚总理,“中澳建交之父”
1920年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唐有祺出生
1921年 蒙古国——国庆日(那达慕Naadam)
1931年 大冢康生,日本知名原画师
1932年 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刘天华去世
1934年 乔治.阿玛尼,意大利时装顶级品牌“阿玛尼”创始人,被誉为“世界上最优雅的设计师”
1936年 斯诺初访毛泽东
1937年 美国作曲家格什温逝世
1945年 昆明发生“李、闻血案”
1946年 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46岁
1949年 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进军
1956年 谷田部胜义,日本动画监督,代表作《太阳勇者》、《刃牙》
1960年 非洲四国宣布独立
1961年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
1962年 人造卫星首次播送全球电视
1966年 三浦建太郎,日本漫画家,代表作《烙印勇士》
1969年 矢上裕,日本漫画家,代表作《妖精狩猎者》
1970年 日本动画声优长泽美树出生
1979年 美国“天空实验室”烧毁
1980年 韩国女演员林秀晶出生,代表作《对不起我爱你》
1981年 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张华为抢救群众牺牲
1982年 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张华为抢救群众牺牲
1983年 香港组合Sky成员赵耀邦
1985年 李先念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
1987年 世界50亿人口日
1988年 日本动画声优井口裕香出生
1989年 江泽民会见安子介等香港知名人士
1990年 丹麦网球选手沃兹尼亚奇出生
1992年 邓颖超逝世
1993年 英国培育出世界第一只转基因公鸡
1998年 黑手党头目斯基亚沃内落网
1999年 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会谈,双方表示将携手推动和平进程
2005年 中国航海日
2006年 刘翔在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了尘封13年的110米跨栏纪录
2007年 《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发出
2009年 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辞世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1920年7月11日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唐有祺出生


历史上7月11日是什么日子

7月11日星座

2025年7月11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