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出生

杜定友
中国图书馆学家。原籍广东南海,生于上海。1918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同年赴菲律宾大学学习图书馆学,1920年获文学士学位,1921年毕业,又获教育学和图书馆学学士学位,9月回广州,初任市民大学教授,继任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任广东图书馆馆长兼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并创办图书馆管理人员养成所。1923年春,辞职赴沪,任复旦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长,创图书馆之综合符号“圕”。次年7月,应南京东南大学之聘,讲学于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学暑期讲学班。1925年9月回沪,与友人创办国民大学,创设了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系。1925年冬,回母校南洋大学,将私人藏书500余册全部捐赠。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长。1929年回沪重任母校(已改名交通大学)图书馆主任,同年出席南京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1930年兼任上海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顾问,并首次提出“明见式编目法”。1932年开办中国图书馆服务社。1936年应聘回广州中山大学参加筹建图书馆工作。1940年,兼任在曲江新成立的广东省立图书馆馆长,拟定地方文献分类法,并曾于1940年倡议11月11日为图书馆节。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广州,陆续收回寄存于各处的散失图书。广州解放前夕,乘市内国民党机构内部纷乱之际,派员到各处搜集弃置的图书于省图书馆中,日夜看守,等待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