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1月3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1月3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1月3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106年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诞辰
1777年 普林斯顿战役,美军战胜英军
1823年 英国工程师怀特黑德出生
1836年 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坂本龙马出生
1839年 清朝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查禁鸦片
1843年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刻本出版
1851年 法国物理学家傅科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1868年 明治维新开始
1876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皮克诞辰
1883年 英国前首相艾德礼诞辰
1892年 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出生
1893年 中国台湾知名政治家、企业家陈逢源出生
1901年 南越总统吴庭艳诞辰
1911年 伦敦警察痛恨俄无政府主义者
1912年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临时政府组成
1914年 呼伦贝尔自治政府与俄国商人签订在乌奴尔沟等地采伐树木的合同
1923年 《好兵帅克》作者哈谢克逝世
1927年 汉口爆发“一.三”事件
193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军总司令约瑟夫.霞飞逝世
1933年 日军攻入山海关
1935年 国联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绥靖政策
1936年 平津学生南下宣传
1944年 中国军队在缅发起反攻
1946年 国民政府承认外蒙独立
1952年 南京电影机械厂建成
1954年 美军释放前日本关东军司令南次郎
1959年 阿拉斯加州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四十九个州
1961年 美国和古巴断交
1962年 教皇若望二十三世革除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教籍
1963年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朱家骅逝世
1967年 “一月风暴”引发夺权之风席卷全国
1973年 中国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逝世
1979年 《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通过
1984年 突尼斯因食品涨价问题发生骚乱事件
1989年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宣告建成
1990年 巴拿马前国防军司令诺列加被押送美国
1992年 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
1993年 乔治.H.W.布什与鲍里斯.叶利钦签署第二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1999年 中国著名政治家邓传楷逝世
2004年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2005年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去世
2006年 日本老兵东史郎去世
2008年 香港屯门菠萝山的山火在焚烧四十六小时后被扑灭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1月3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1月3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海国图志》

    魏源(1794—1857),清道光年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早年作过内阁中书,先后在几任两江总督幕府中督办过盐政、海运。1842年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中直接参加抗英战争。1841年8月,林则徐革职遣戍伊犁,路过京口,将自己在广州所辑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手稿交付魏源,嘱托他进一步收集资料研究外国情况,完成此书。1843年1月3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50卷出版。1847年刻本扩大为60卷。1852年增补为100卷,刊于扬州。《海国图志》是我国清末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的名著,作者宣称是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如西乡隆盛等人都受到此书影响。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就在1月3日这一天发动了政变,由明治天皇召开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会议,宣布“五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废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责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和财产。1月6日夜间,德川庆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扑,内战爆发。

    1月底,倒幕军在京都附近击败幕府军队,德川逃往江户。2月,天皇组织了讨幕军,由于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积极配合,倒幕军终于打败了比自己数量大3倍的幕府军,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政府。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将全国划为3府72县,消灭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是原捷克斯洛伐克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家。他的代表作《好兵帅克》是各国读者熟知的世界名著。

    哈谢克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布拉格的一个穷教员的家庭。

    他的童年十分凄苦。13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同母亲弟妹靠人施舍甚至乞讨维持生活。在读中学的时候,他因参加示威游行,常同警察发生冲突,屡遭拘留和逮捕。高中毕业后,他游遍全国各地,这使他更广泛地了解了社会生活,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哈谢克应征入伍,被奥匈帝国当局编入捷克兵团到俄国作战。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时,他加入了苏联红军,不久又加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哈谢克返回布拉格,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直到1923年1月3日在捷克的小城黎普尼采去世,终年40岁。

    哈谢克最早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就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的悲惨境遇,发出反对压迫的呼声。如《女仆安娜的纪念日》、《猪崽克萨威尔外传》、《得救》、《巴拉顿湖畔》等,都是当时捷克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名作,这些小说充满维护正义和热爱普通被压迫人民的思想感情。哈谢克在文学创作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完成的长篇小说《好兵帅克》。

    这部杰出的政治讽刺小说,以一个普通的捷克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情节线索,深刻揭露了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恶专横及其军队的腐败堕落。对于帝国主义军队对人民的奸淫抢劫,官兵之间欺上压下的荒唐关系,他们对俘虏的禽兽般的凶残,以及各级军官的愚蠢、贪婪,小说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书中主人翁帅克是个绝妙的讽刺典型,作家通过这个引人发笑的人物的“笑”,表示出自己对敌人的恨和对人民的爱。很多进步评论家都把帅克比作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

    哈谢克的《好兵帅克》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近30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北伐战争中,由于北伐的胜利进军,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1927年1月3日,武汉人民为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举行庆祝大会。在汉口江汉码头的前面和英租界的空场地上,有宣传员数人在进行演讲。英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进行挑衅的极好机会,就调集大批武装水兵登陆,用武力驱逐听讲的群众,用刺刀在人丛中乱戳,当场有一名海员被刺身亡,有数十名群众被刺伤。鲜血染红了江汉关。

    英帝国主义者的暴行,激怒了武汉的广大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要求武汉国民政府向英国提出严正抗议,责成英国政府:赔偿、道歉,凶手交中国政府依法惩办;并要求英国立即撤退驻扎在汉口的军舰,解除英租界巡捕武装,由中国政府派军警管理;还要收回海关,取消英船内地航行权,取消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限英政府在72小时内给予答复。但英帝国主义者藐视中国人民的力量,竟对此置之不理。

    1月5日,武汉40余万人冒雨举行抗议大会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卖国贼”的口号。抗议大会以后,革命群众英勇地驱逐了英帝国主义的巡捕,占领了汉口的英租界。
    1944年1月3日,中印公路通车至新平洋,新三十八师全部及新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同时到达。

    史迪威的指挥部和前方基地也推进至此。史迪威、孙立人亲赴于邦阵地,向攻克于邦的官兵祝捷并颁勋授奖。遂令新三十八师在左进攻太白家,第六十五团居右进攻打洛,第六十五团沿大奈河南岸利用森林掩蔽,开路前进,出敌不意,迂回到百贼河敌后,将日军包围。

    经过激战,于1月25日全歼晖冈田大队700余人,大队长冈田中佐跳河自杀,敌遗尸670具,被俘20余人,第六十五团缴获速射炮2门,迫击炮4门,重机枪8挺,轻机枪、步枪500余支,旋即占领打洛,揭开了缅甸战争全面反攻的序幕。
    1946年1月3日,国民政府发布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作为其附属协定,两国外长还互换了《中苏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

    其主要内容是:因外蒙古公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证实这种(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以现在的边界作为国界。

    依约,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中国国民政府派员参观。1月5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大国民会议、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联席会议正式宣布蒙古独立。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峡水电站38公里。

    工程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300立方米/秒,水库总库容15.8亿立方米。安装发电机组21台,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度。工程自1970年12月30日动工,1988年12月10日竣工。

    葛洲坝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效益。
    哈萨克斯坦,意为“自由之民的国家”。位于亚洲中部。面积271.73万平方公里。人口1738万人(1992),有130多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650万人、俄罗斯族620万人,日耳曼族和乌克兰族各级100万人。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俄语为族际间的交流语言。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逊尼派)、东正教,还有基督教新教和佛教等。首都原在阿拉木图,后迁至阿克莫拉(1998年5月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及其制品;进口主要是食品和食品原料。

    哈萨克斯坦及世纪30-40年代并入俄罗斯帝国;1925年改称哈萨克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仍属俄联邦。1936年加入苏联。1991年12月10日改称现名;12月16日宣布独立。对外交往中采取全方位、有重点,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务实外交政策。1992年1月3日同我国建交。

    勇气号

    勇气号,又译精神号(Spirit,MER-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的第一部火星漫游车。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旨在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部双胞胎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勇气号的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并分析其物质成份,以推断火星能否通过改造适合生命生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3年火星探测计划,官方正式名称火星探测漫游者,代号MER。勇气号是两部双胞胎火星车中的第一部,代号MER-A。
    勇气号已于2004年01月04日04时25分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截至2008年11月11日,依然与机遇号一起运作正常。
    辜振甫(1917年1月6日—2005年1月3日),字公亮,台湾彰化县鹿港镇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台湾知名企业家。辜振甫政商关系微妙,被喻为早年鹿港红顶商人,早年曾因台独立场坐过牢。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亦为和信集团首脑。

    他曾有肾脏疾病、胆结石、胰脏炎等病史,于2004年10月25日因胰脏癌复发,住进台北振兴医院,接受洗肾及呼吸器治疗。2005年1月3日终因肾功能衰竭逝世,享年88岁。辜振甫病逝,中华民国行政院决议颁发褒扬令明令褒扬。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亦发来唁电。

    辜振甫的父亲是日治时期的富商辜显荣,自台北帝国大学毕业后,曾赴日本帝国大学进修。20岁就继承家业,接下父亲手中7项事业,并由台湾水泥打下和信集团基础。由于他所属的台湾水泥公司占有最初开办筹资时的台湾证券交易所相对较多的股份,辜振甫因此当选台湾证券交易所第一任董事长,此外也协助出资建立台湾经济研究院,还和侄子辜濂松一起扩张事业版图,跨足水泥及橡胶等传统产业,长子辜启允接棒后,亦更将触脚涉及电信产业,成立和信超媒体,2003年,在辜启允去世后,辜振甫叔侄悄然分家,由辜振甫(实际由次子辜成允掌权)掌握传统产业,女婿张安平接掌台湾慧智等科技事业,而侄子辜濂松的中信集团则掌握金融版图。

    辜振甫爱好广泛,著有诗集《杂存》、小说《浮云》及《辜振甫言论选集》等,家庭观念极浓,全家都住在同一栋大楼,一个子女一层。他爱好京剧,喜欢收藏文物等。

    1993年4月,辜振甫代表海基会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辜汪会谈”。1998年10月他们又在上海举行了“辜汪会晤”。并于1992年两造达成九二共识,但这项共识并无书面签订,且当时私底下仍有密使来往,同时九二共识并不为中华民国官方正式承认。

    由辜显荣打下基础的辜家曾为台湾五大家族之一,历经清代、日治时期、战后国民政府三个时期都有良好的政商关系。现在辜家的故居已改成文物馆。

    辜振甫的续弦夫人严倬云,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孙女,亦是台湾望族士绅林熊征的外甥女,由于来台为林熊征奔丧才有缘和辜振甫结织,幼年已随姑姑和蒋家往来(其姑姑是蒋宋美龄的姐妹淘),亦曾和蒋经国长子蒋孝文之妻徐乃锦轮流担任台湾基督教女青年会理事长,1992年被任命为“妇联会”总干事,他们育有两子三女。辜振甫二女儿嫁给台湾塑胶业巨子赵廷箴之子,三女儿嫁给台湾嘉新水泥公司创办人张敏钰之子。

    目前辜家较活耀的是中信集团(侄子辜濂松所掌握)辜濂松儿子三兄弟中的长子辜仲谅和次子辜仲莹。

    其异母胞弟辜宽敏是台独大老。
    东史郎(1912年4月27日—2006年1月3日,即生于明治四十五年),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人。

    1937年8月应征加入日本派遣军,为日本军第16师团二十联队士兵,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暴行。还曾参加过天津、上海、徐州、武汉、襄东等战斗和战役。

    二次大战后先后经营电影院、机床制造业等,生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长男东隆史,二女细井寿子,家庭生活水平富裕;1987年,他把在中国期间写的日记整理为《阵中日记》、《手记》(记录他自1940年至1944年3月所为之事)。同年12月,日本青木书店以其日记为蓝本,出版了《我们的南京步兵联队——一个召集兵体验的南京大屠杀》。由此起至至2004年,东史郎先后7次到中国取证、忏悔。

    但是,有些日本人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东史郎日记也是不真实的。日记中的一个人物更就此对东史郎提出诉讼,1993年4月26日,东京地方法院开始一审,1996年4月26日判决东史郎败诉。1998年二审驳回东史郎的上诉。在一审之后、东史郎上诉期间,一些中国人和日本人多方奔走,查找并提供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市地图等物证以证明东史郎所说的是事实。但是,东京地方法院并未审理而直接驳回上诉。

    2004年12月29日和2005年6月11日和12月15日相继传出病危消息。他因大肠癌于2006年1月3日上午11时45分于日本京都一家医院逝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日本的传媒报道逝世消息大相迳庭;中国传媒的相关消息、悼念专题文章在病逝消息后一天已铺天盖地,但日本传媒多只有在讣告一栏才有简短报道,专题文章则一概欠奉。

    南京市江东门纪念馆随即在4日下午举行追思会;葬礼于1月6日上午十时于京都府京丹后市网野町举行,南京市政府派代表前往。


历史上1月3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月3日提供历史上1月3日是什么日子,1月3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1月3日星座

2025年1月3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