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11月22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11月22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11月22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321年 祖逖逝世,东晋名将
1693年 著名书画家郑燮诞辰
1699年 丹麦、俄国、萨克森和波兰签订瓜分瑞典帝国条约
1811年 程长庚出生,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京剧鼻祖
1850年 清末杰出的爱国者林则徐逝世
1890年 戴高乐出生,政治家,作家,原法国总统,法国抵抗运动领导者
1898年 朱自清出生,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1913年 香港华商总会成立
1916年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逝世
1926年 共产国际执委第七次扩大全会在莫斯科举行
1928年 中国青年天文学家张钰哲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一颗编号第1125号的小行星
1930年 厉以宁出生,中国经济学家
1931年 罗盛教出生,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1938年 著名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诞生
1943年 中英美领导人举行开罗会议
1945年 印度发生国民军审判事件
1954年 维辛斯基,苏联政治家逝世
1956年 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开幕
1962年 苏联建设当时世界最长的地下输水管道
1963年 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
1971年 人类“使者”首次抵达火星
1975年 胡安.卡洛斯出任西班牙国王
1984年 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出第十号通知
1989年 微缩景区“锦绣中华”在深圳开幕
1998年 江泽民访问俄罗斯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11月22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11月22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绍兴兰亭古迹公园郑板桥临兰亭序碑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生,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林则徐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坚决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而且在于他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孜孜以求西方知识,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

    林则徐是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侯县)人,在禁烟运动发生前,他担任过河工、漕运和盐政等重要职务。他在封建的仕宦生涯中,逐渐显露出精明能干的办事能力和清廉正直的作风。由于他对封建统治忠实,得到道光皇帝的重用,曾任江苏巡抚和湖广总督。在任期间,他看到鸦片的危害,提出了配制断瘾丸、强迫吸食者戒绝、大举搜查烟枪土膏等6条禁止鸦片的办法。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他积极筹备海防,相信“民心可用”,号召人民组织武装团体,招募水勇5000人。公开号召民众起来保家卫国,宣布“如英夷兵船一进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林则徐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3天之内将鸦片全部交出,并须保证永不挟带鸦片。他自己则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由于中国人民坚决斗争,英美鸦片贩子被迫缴出鸦片230多万斤。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将全部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清除烟毒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五(1847年7月26日),林则徐任云贵总督,他一上任就提出“只分良莠,不问汉回”,将反抗清廷统治的回民首领处死。当时汉回冲突炽烈,汉回互斗常有发生,如保山事件,前任云贵总督贺长龄置之不理,林则徐上任后镇压汉族豪强,处死屠杀主凶,化解汉回冲突。此次事件中,林则徐提拔了张亮基及胡林翼,两人后来成为晚清名臣。正当林则徐处理棘手的汉回冲突,夫人郑淑卿因病于昆明逝世,悲恸之下又大病一场。清廷认为他处理汉回冲突有功,加封太子太保、赏戴花翎。然而,林则徐已无力再任官职,尽管多人劝阻,还是决定退休,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廿六(1849年10月12日),正式卸任,返回原籍。

    九月,林则徐在家人陪侍下,携夫人灵柩返闽。十一月廿一(1850年1月3日),林则徐路过长沙,时为举人的左宗棠亦去迎见。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而陶澍之子则娶左宗棠之女为妻,故胡林翼曾向林则徐提及左宗棠之事,故此林则徐多加留意他几分。左宗棠曾想成为林则徐的幕僚,而林则徐亦欢迎,但最后未能成事。林则徐设宴款待左宗棠,当夜与左宗棠相谈甚欢。林则徐把新疆之事及俄国隐忧告之左宗棠,并把自己集的资料交给他,希望他闯一番大事业。这次夜话深深影响了左宗棠对新疆事务的态度,当他与李鸿章争论对抗俄国或日本一事,左宗棠首先远征新疆,收复新疆建省。

    林则徐退休之后,欲与北京任京官的长子同住,因买不起京中住宅,最终回到福州住在父亲购置的旧屋中。其故居云左山房,又称七十二峰楼,他把新疆带回的七车书册,皆藏在里面,从此,过住平淡的生活。

    此外,他亦注重晚辈的教育,每月约几次集族中晚辈在家中授课,教其写作,定期资助。这时候的福州在《南京条约》之中是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在城外定居,但有次英国人租下福州城内的神光寺、积翠寺居住,引起当地人不满,而地方官因惧洋人而不闻不问,只得找林则徐出面。但闽浙总督刘韵珂和福建巡抚徐继不单止不协助,还百般阻止。林则徐于是找朝中所有福建籍官员一同向福建当局施压,最终将英国人迫回城外,林则徐又防英国人以炮舰威胁,建炮台防范。

    咸丰帝继位后,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对付太平天国,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咸丰帝一直想重用林则徐,借用过去的威望去平起事。大学士穆彰阿、耆英等人仍想阻挠,咸丰帝忍无可忍,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录用,耆英亦被降职。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林则徐逝世消息一传开,震惊全国,每天皆有数千人往行馆跪拜,左宗棠从黄冕得知林则徐逝世,放声痛哭。为表彰林则徐,清廷予以殊荣,颁旨悼恤林则徐及亲属,晋封林则徐为太子太傅,赦免任内所有处分,并对他三名儿子授予官职。咸丰元年四月,咸丰帝赐祭葬,派员致祭,颁发《御祭文》和《御赐碑文》,赐谥号“文忠”,表彰建树,咸丰帝亦亲写挽联。

    林则徐安葬在福州市郊的马鞍山,与父亲林宾日、母亲陈帙、弟弟林霈霖、弟妇林李氏、夫人郑淑卿同葬。林则徐墓至今仍保存良好,世界各地的后人每年皆聚集一起,祭治凭吊,至今不绝。而各地皆兴建林则徐祠,至今可见。

    林则徐是当时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杰出代表,又是清代“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着一些人在自己的衙门里翻译外文书报。那时译书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需要有很大的勇气。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写的《世界地理大全》,把它编成“《四洲志》”。书中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接着又译辑了《华夏夷言》一书,以了解外国对中国事情的看法。由于不断开扩眼界,总结经验,林则徐的国际知识和策略思想,逐渐丰富起来。他把当时的主要敌人英国与美、法、荷、葡等国分开,从而孤立了敌人。他还把英国官方与商人分开,把正当商人与鸦片贩子分开,这些都是富有策略意义的。

    林则徐主张买进西方大炮与船只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这是他积极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腐败的清王朝,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林则徐除了自行制造武器外,还从西方进口枪炮。他从美国商人手中购进一艘英制1080吨的甘米力治号轮船,把它改作兵船。1840年1月,他开始用从海外买进的200门现代炮,装备虎门要塞。

    林则徐以严厉禁烟而传名,又以维护正当中外贸易而著称。他努力冲破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的禁锢,认真地调查中国之外的世界,给当时闭目塞听,盲目排外的封建社会开倡了一个先例,成为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1913年11月22日,香港华商总会宣告正式成立。作为香港唯一的华商总机构,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00年的香港华商公局。为维护中国商人的权益、参与社会福利、加强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经过交涉,该局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即得到了香港政府的承认。民国成立后,香港各业纷纷成立商会,“华商公局”主席鉴于各商会都加入该局,提出将其改为总商会性质的团体,“香港华商总会”于是诞生。不久,会员发展到千名,成为港地华商各大公司、行号及行业商会的总代表。至1952年,总商会实行会董制,改名“香港中华总商会”,一直沿用至今,成为香港中国居民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华商总代表机构。
    1916年11月22日,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去世了,享年40岁。郁郁寡欢的伦敦因服用过量吗啡而死亡。

    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弗朗西斯科。父亲是一个流浪占星术家。被父亲遗弃后由母亲和继父伦敦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抚养长大,并随继父姓伦敦。14岁时因贫困辍学,开始冒险活动。他乘单桅小帆船在圣弗朗西斯科湾探险,不是偷牡蛎就是参加政府捕鱼的巡逻。曾充当水手去过日本,当过白坐火车到处流浪的无业游民,到过美国许多地方。还参加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目睹了萧条的情景,并以流浪罪被投入监狱。1894年成为斗志旺盛的社会主义者。他在公共图书馆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和尼采的著作,形成了他自己的社会主义和白人优越论的混杂思想。19岁时在一年内学完中学4年课程,然后进入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离开学校,参加1897年的克朗代克河的淘金热。但在第二年返回时,依然两手空空并找不到工作,于是决心以写作谋生。他研读各种杂志,为自己制订写作日程表,撰写十四行诗、民歌、笑话、轶事、惊险故事和恐怖故事,产量不断增长。自传性小说《马钉伊登》(1909)最好地表现了他从事写作时的乐观精神和干劲,也许是他的最不朽之作。他写的阿拉斯加冒险故事,虽然常常粗糙,但题材新颖、笔力刚健,不到两年便开始获得认可。第一部书《狼的儿子》(1900)赢得广大读者,此后17年内写了50部小说和非小说类作品,曾乘双桅船到南太平洋,《斯纳克号的巡航》(1911)描述了他的冒险经历。1910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格伦埃伦市附近的牧场定居,在那里建造了豪华住宅“狼舍”。他一生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一直是革命者中的中心人物。

    1916年因服麻醉药品过量死亡,通常被认为是自杀。

    杰克.伦敦的作品质量参差不一。他写阿拉斯加的小说《野性的呼唤》(1903)、《白牙》(1906)和《天大亮》(1910)都很杰出。除《马钉伊登》外,还写了另两部饶有兴味的自传性小说:《路》(1907)和《约翰.巴雷康》(1913)。其他重要著作有《海狼》(1904)和《铁蹄》(1907)。20世纪20年代他的声誉在美国有所下降,但在全世界,特别在苏联,他的声誉仍然很高。1956年该国为纪念他出版的选集据说在5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由E.拉博尔等编辑的他的书信集3卷出版于1988年。
    李昌钰博士(HenryChang-YuLee,1938年11月22日-)是世界知名的刑事鉴识专家。
    李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出生。国共内战结束后,他随母亲迁往台湾。1960年于中央警官学校(现在的中央警察大学)取得警察科学学位,并于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工作;同年,他获晋升为警长,成为中华民国史上最年轻的警长。1964年赴美国留学,并在1972年于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学院刑事科学系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又先后获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学位(1974年)和博士学位(1975年)。
    李昌钰现在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的名誉主席(ChiefEmeritusforScientificServices),并且是纽黑文大学法医学的全职教授。他还协助该大学设立了“李昌钰法医学研究所”。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康涅狄格州公共安全委员、康涅狄格州法医实验室主任和1979年至2000年的首席犯罪学专家。
    他鉴识过几个重大的案件,如JonBenétRamsey命案、OJ辛普森杀妻案、LaciPeterson谋杀案。以及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的鉴识工作。也数度回台湾协助几个重大刑案的鉴识,如桃园县县长刘邦友血案、彭婉如命案、白晓燕命案、三一九枪击事件等,最近为苏建和案。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会议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这份宣言在会后由罗斯福带到德黑兰,征得斯大林的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发布。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猢群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胁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因此,开罗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处理日本问题尤其是处理日本抢占别国领土问题重要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1941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出狱后逃至德国,召集印度志愿人员,企图组织军队与英军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抵日本,1942年以英军俘虏中的印度士兵为主,招募印度侨民,组成3个师计有9万人的“印度国民军”。在仰光登陆后从东面进攻印度,被英军击溃。鲍斯于1945年战争结束前死去。日本投降后印度国民军向英军投降。

    1945年11月在德里的红堡,军事法庭审判印度国民军三名军官,判处长期监禁。印度人民将印度国民军视为用武力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士。国大党为此成立辩护委员会,加尔各答、孟买等地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判刑。英国殖民政府继续审判印度国民军其他军官,1946年2月又判处一军官7年徒刑,加尔各答学生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并筑起街垒,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抗议运动发展为二次大战后初期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斗争高潮的一部分,全国各地发生大规模罢工。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使用的卡尔卡诺M91/38手动步枪

    肯尼迪遇刺案发生于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30,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在夫人杰基肯尼迪和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陪同下,乘坐敞蓬轿车驶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DealeyPlaza)时,遭到枪击身亡。约翰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总统,也是第八位在任期内去世的总统。负责总统遇刺案调查工作的沃伦委员会在经过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之后,于1964年9月发表了一份官方报告,在此份报告中指出,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是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的雇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正是他从教科书大楼六层上的窗口向乘坐敞篷车正从楼下经过的总统开枪将其刺杀的。一个后来成立的官方调查委员会众议院遇刺案特别委员会(theHouseSelectCommitteeonAssassinations,HSCA)从1976年到1979年再次对总统遇刺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证,并得出结论认为,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绝不是个人行为。迄今为止,肯尼迪遇刺案仍然存在着很多置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猜测,并且产生了许多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的理论。

    肯尼迪当天乘坐的是1961年产的林肯大陆豪华敞篷车(LincolnContinental),本来这辆轿车是安装有防弹罩的,但是,为了让达拉斯市民一睹第一夫人杰基肯尼迪的芳容,同时也为了表示总统对达拉斯市民的信任,肯尼迪没有让特工人员安装防弹罩。车队的行进路线已经过了周密检查,在车队前方开道的警车隶属于达拉斯警察局,装备有和总统坐车保持联系的通讯设备,乘坐这辆车的是总统的特工。肯尼迪和夫人杰基乘坐的林肯轿车位于这辆警车的后方。总统坐车有三排座位,可以搭乘7人。车上搭乘的有:位于前排左侧的汽车司机威廉克瑞尔(WilliamCarrere)和右侧的秘密特工罗伊克莱曼(RoyClementine);第二排上乘坐的是州长约翰康纳利和位于他左侧的州长夫人娜莉康纳利(NellieConnally);肯尼迪和夫人杰基坐在后排座位上,肯尼迪位于右侧。

    12:00过后,车队以15~20公里的时速开到达拉斯市内,所到之处拥挤着欢迎的人群,沿途两旁的楼房也都打开了窗户,正在工作的人们透过窗口观看这一盛况。枪击发生在总统车队经过迪利广场右侧的辅路埃尔姆大街时。当时,车队的时速已经从约20公里减慢至15公里。12:30\30\时,正当肯尼迪总统向人群挥手微笑时,广场上响起了沉闷的第一枪,肯尼迪总统用手捂住了喉部他被击中了脖子。杰基跪在肯尼迪的身边,绝望地试图用手阻止鲜血从肯尼迪身上流出。紧接着又响起了第二枪,由于遭到第一枪枪击的总统此时头部正向前微倾,而致命的第二枪击中了总统的后脑勺,肯尼迪的头猛地向后倒去。子弹打飞了他的部分头盖骨,鲜血和脑浆混在一起喷涌而出,溅满了坐车的后备箱和随车人员的全身。与此同时,康纳利州长也遭到枪击,身负重伤。

    在美国中部时间下午13:00(UTC时间:19:00),在他所有的心脏机能都停止并且在牧师做完最后的仪式后,总统被正式宣布死亡。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在刺杀了达拉斯警警官J.D.提皮特(J.D.Tippit)80分钟后被逮捕。他在稍后的晚间被控杀死了提皮特和肯尼迪。奥斯瓦尔德否认枪击了总统并声明他是一个“容易受骗的人”。奥斯瓦德再没有重新被审讯,因为在2天后他被警方拘留的时候,被杰克卢比(JackRuby)枪杀并当场死亡。在他死前说道:“我只是一只替罪羊。”后来,在一张被路人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一个外貌很像奥斯瓦尔德的人在肯尼迪遇刺前几秒的时候,是站在路边的人群中的,这似乎可以说明奥斯瓦尔德在当时并不是位于教科书大楼的6层上,但这张照片真伪难辨。

    联邦调查局是第一个完成官方调查的权威机构。在1963年12月9日,刺杀案仅仅过去17天的时候,联邦调查局的报告就出版了,并被提交至沃伦委员会,当时联邦调查局仍然是对于委员会来说主要的调查机构。联邦调查局陈述只有3颗子弹在刺杀案中被发射;第一枚射中了肯尼迪总统,第二枚射中了康纳利州长,第三枚射中肯尼迪的头部,并且致死。联邦调查局陈述道: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射出了全部3发子弹。这份陈述与官方调查委员会的结论有一些出入,在官方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中说,一共有4发子弹在这次刺杀案中被射出。联邦调查局发现一个探员詹姆士霍斯蒂(JamesHosty)的姓名和电话出现在奥斯瓦尔德的联络簿上。联邦调查局随即提供了另一份用打印机打印出的联络簿,在这份联络簿中,他的名字被删除了。当他在沃伦委员会作证时,他不小心地提到了他曾经与奥斯瓦尔德有联系,这个消息在很久之后才被公之于众。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四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2天文单位,即22794万公里。赤道直径为地球的53% ,质量只有地球的11% ,密度为水的3.9倍,公转周期687日,自转周期24时37分。火星上也有四季,每季长6个月。火星表面不像月亮上那样密布着环形山,而更像地球上的岩石、火山和沙漠区域。由于它表面很像地球,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火星是太阳系中最可能有生命的一个星球。甚至有许多科学幻想小说里,已经出现了“火星人”。究竟火星上有没有人呢?这是人们一直渴求知道的一个秘密。

    1971年11月27日,苏联无人驾驶的“火星2号”宇宙飞船把一个着陆器送到火星上。着陆器与轨道舱分离,大约4.5小时候到达火星。在着陆器以大约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系统出现故障,未按预定程序控制着陆器的降落。最终减速伞未能打开,着陆器坠落在火星北纬4°,西经47°的地方。事后猜测,导致着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的角度过于倾斜。虽然火星2号的着陆器坠毁了,但是它仍然是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体。

    之后,美国也向火星上发送了这样的“使者”。从几年来苏联、美国发往火星的飞船传回的讯息看,火星上没有“火星人”,就连生命的踪迹也没有发现。火星是一个荒芜、寂寞的旷野,布满了沙丘、岩石,气候像沙漠那样干燥,比南极洲还要寒冷得多。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23度,最冷的地方低到摄氏零下137度。火星上的大气基本上是二氧化碳。但是,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上有的地方水蒸气比较多,地球上的许多生物在这种条件下也可以生存。所以,现在还不能绝对地肯定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火星有两个卫星,称为“火卫”。其一距离火星较近,平均距离约9400公里;其二距离火星较远,平均距离约23500公里。它们绕火星转动的周期分别为7时39分和30时30分。


历史上11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1月22日提供历史上11月22日是什么日子,11月22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11月22日星座

2025年11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